丰田计划在中国推广使用比亚迪电池和工程技术的新型电动汽车。
据外媒报道,丰田汽车公司将于明年在中国年底推出一款全电动紧凑型轿车。公司向当地合作伙伴比亚迪寻求关键技术,最终生产出价格合理的紧凑型轿车。
据消息人士透露,比亚迪的关键电池技术——磷酸亚铁锂(LFP)刀片电池和工程技术可以帮助降低成本。据悉,这款车将在明年4月的北京车展上作为概念车亮相,之后很有可能会作为丰田bZ系列全电动车的第二款车型推出。
莉莉: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动汽车百强委副主任委员高对媒体表示,预计今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330万辆左右,明年将达到500万辆左右。新能源汽车赛道上,特斯拉、蔚来、小鹏、SAIC等多家车企已经开始划分主要细分市场。丰田作为传统燃油车的大型车企,在产品快速切入方面明显落后于中国车企,但现在已经开始加速。丰田计划在中国推出新能源汽车,就是这一趋势的第一个标志。
丰田希望进入电动汽车领域20万元的市场,比特斯拉ModelY、蔚来E6便宜,希望扩大汽车受众。目前,中国五菱洪光以4500美元的价格成为中国最畅销的电动汽车。然而,要实现低价,供应商的选择非常重要。
据说比亚迪的“刀片电池”拥有300多项专利,续航600公里,成本降低30%。丰田工程师发现,比亚迪LFP刀片电池价格便宜,可以释放空间。当刀片电池平放在地面上时,它的厚度比其他锂电池薄5厘米到10厘米。丰田和比亚迪的合作可以看作是供应链的一次尝试。后续进展如何,对整体市场有何影响?我们得拭目以待。
苹果已经通知供应商,对iPhone 13的需求已经减弱。
据外媒报道,知情人士称,苹果已通知零部件供应商,iPhone 13系列产品的需求减弱。
由于缺少备件,苹果今年将iPhone 13系列的产量降低了1000万部,但希望明年供应改善时能弥补大部分缺口。知情人士表示,苹果目前正在通知供应商,这些订单可能无法完成。
分析师预测,苹果今年最后三个月的销售额将增长6%,达到1179亿美元。但本季度不会像苹果和华尔街最初想象的那样火爆。芯片短缺和交货延迟让许多消费者感到沮丧。随着通货膨胀和疫情给消费者带来新的担忧,他们会放弃购买一些产品。
Monika点评:就在西方圣诞节前夕,有分析师预测,苹果手机等其他品牌的消费电子产品将在圣诞节迎来销售旺季。研究机构预测,从黑色星期五到圣诞节期间,iPhone销量将达到4000万部左右,这是芯片短缺情况下的创新纪录。
然而,零部件短缺对苹果的影响超出了预期。根据彭博的报告,不排除圣诞节期间的订单交付将会推迟。尤其是在iPad订单上,由于苹果采取了“iPhone优先”的策略,将部分iPad和旧iPhone组件的产能分配给了iPhone13系列,从而保证了新产品的供应。
据了解,今年第二、三季度芯片短缺对苹果造成了巨大影响,分别损失了40亿美元和60亿美元的营收。在芯片短缺的基础上,加上消费者对iPhone 13系列的需求下降,苹果今年第四季度的营收可能会出现较大波动。
谷歌将于2022年推出智能手表Pixel Watch,重启可穿戴设备业务。
12月3日,据多家媒体报道,谷歌正在研发一款新型智能手表,计划明年上市,将再次在可穿戴设备市场发力。
安森评论:由于各种问题,谷歌制造智能手表的计划多年来断断续续。据此前报道,谷歌计划在2016年推出首款智能手表,但后来由于与Pixel手机的同步问题,加上谷歌一直认为这款手表不符合Pixel系列的产品风格,计划草草收场。
虽然之前的Pixel系列手表已经被搁置,但谷歌并没有放弃可穿戴业务,一直在打磨自己的可穿戴系统Wear OS。今年1月,谷歌以21亿美元收购美国健康乐活产品公司Fitbit,并将Fitbit团队整合到谷歌可穿戴部门,加速Wear OS系统的开发。不难预测,未来重启智能可穿戴产品线后,谷歌可能会模仿苹果健康业务的框架,赶超苹果的健康生态。
2021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13.5亿部,增速放缓至5.3%。
近日,研究院IDC发布了最新的全球智能手机追踪报告。显示今年受疫情因素影响,2021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仍将增长5.3%至13.5亿部。
但由于芯片短缺和物流问题,三季度手机出货数据低于预期,2022年年中情况可能有所好转。因此,IDC将2022年的增长预测从7.4%下调至5.3%,并将2022年的增长预测从3.4%下调至3.0%。不过,对于2023年,IDC认为被压抑的需求将得到一定程度的释放,因此预计2023年及以后的复合增长率将保持在3.5%左右。
西蒙点评:从去年到今年,全球仍然受到疫情的严重影响,导致供应链仍然无法正常运转,这对手机市场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由于元器件利润高,手机市场是晶圆厂支持的优先产业。为此,甚至很多汽车芯片产能都被挪用于生产手机芯片,导致很多汽车厂商被迫停产减产。
具体来说,疫情的影响确实存在,但在智能手机市场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事实上,智能手机市场正在慢慢趋于饱和,不仅是在中国,在整个世界也是如此。未来唯一可能的增长点可能在非洲。
与此同时,当市场逐渐趋于饱和时,如何保持产品的竞争力,获得更多的利润成为厂商关注的焦点。5G是一个重要的机会。预计到2022年底,5G手机出货量占比将接近60%。价格方面,预计2021年支持5G网络的智能手机平均售价为643美元(约4096元人民币),而4G设备平均售价为204美元。在市场逐渐饱和、增速放缓的情况下,相信更高的利润会带动厂商更快普及5G手机,5G渗透率有望超预期。
博世宣布12月开始大规模生产碳化硅芯片
近日,博世集团宣布将于2021年12月开始批量生产碳化硅芯片。根据2021年来自官方,的信息,博世已在罗伊特林根晶圆厂增建1000平方米无尘车间,预计2023年将在年底新建3000平方米无尘车间,用于碳化硅半导体生产。
爱好点评: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博世在2019年宣布将投资11亿美元扩大产能,其中包括碳化硅芯片,11亿美元是博世成立130多年来最大的一笔投资。当时,这意味着半导体材料碳化硅将成为汽车工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实际上,从现在开始,电动汽车的浪潮是不可逆的,碳化硅材料由于其体积小、转化率高、功率器件热损耗低的优点,可以大大提高电动汽车的能量转换效率,提供更长的电池寿命和更高的充电效率。随着电动汽车的发展,在800V平台上匹配480kW充电将很快成为未来高端车型的标配。在电池寿命、充电和动力的需求下,碳化硅在电动汽车中的渗透将继续加速。
目前汽车碳化硅功率半导体主要由英飞凌、ST等提供。博世本身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零部件制造商,目前正在罗伊特林根的晶圆厂生产碳化硅MOSFET,并拥有研发;d和生产团队同时在这家工厂,这也是博世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碳化硅产品量产的原因之一。依托博世在汽车供应链的影响力,其碳化硅产品即将应用于终端产品,但要保证未来电动汽车的持续增长,需要不断加大产能扩张的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