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复旦微电子发布上市后首份财务报告,显示公司2021年上半年财务报告营业收入约11.29亿元,同比增长56.0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94亿元,同比增长221.16%。在投资者关系活动中,复旦微电子表示,目前生产经营情况与行业格局总体一致,保持良好的经营态势,预计全年福利将有较好的增长。Q3收市后,复旦微电子发布2021年前三季度业绩预告,预计净利润约3.88228亿元,同比增长266%。
从前三季度来看,复旦微电子的业绩增速在预期之内。对于业绩增长的原因,复旦微电子表示,主要原因是下游应用市场需求旺盛,下游客户订单增加,主要产品价格上涨,推动营业收入增长,产品毛利率提高,使得公司经营业绩同比大幅上升。
14/16纳米FPGA将于明年流播。
复旦微电子主营业务包括安全与识别芯片、非易失性存储器、智能电表芯片、FPGA芯片及集成电路测试服务。作为科创板上市公司,复旦微电子始终保持着较高的研发投入。2018年推出28nm工艺的亿门级FPGA产品,带动FPGA芯片业务增长。公开资料显示,2020年上半年,28nm工艺FPGA带来营收3096.35万元,毛利率99.6%,占FPGA总营收近50%。到2021年上半年,“FPGA等芯片”整体业务收入将在1.7亿元左右。
同时,复旦微电子也表示,Xilinx仍是FPGA行业的龙头,Xilinx 16nm工艺产品的栅极规模为十亿门,公司28nm工艺产品的栅极规模为一亿门,公司需要继续努力缩短差距。
长江证券的报告显示,全球FPGA市场仍被外资公司占据,Xilinx、Intel、Lattice和MicroChip占据了全球96%以上的市场份额,这也为安陆、同创、复旦微等国内FPGA公司带来了机会。复旦微电子表示,公司预计2021-2022年实现14/16nm产品的流片,2022年提供产品初始样品,2023年实现产品量产。
全球FPGA市场竞争格局(来源:电子爱好者根据公开信息整理)
MCU产品占电表市场的60%,加速开拓新市场。
根据复旦微电子的财务报告数据,安全识别芯片和非易失性存储器是营收最大的业务,分别占40%和34%,而智能电表芯片、FPGA芯片和其他芯片分别占12%和14%左右。
智能电表芯片产品线包括智能电表MCU和低功耗通用MCU。虽然智能电表芯片业务占公司营收的比重较小,但复旦微电子的MCU产品已经占据了智能电表市场的半壁江山。根据复旦微电子的投资者关系活动,公司MCU产品占国内电表市场的60%。
智能电表未来的发展空间如何?多家智能电表芯片公司均表示,IR46标准的实施对智能电表芯片的运营提出了新的要求,将带来新一轮的智能电表转型周期,复旦微电子等相关企业的智能电表芯片业务将在这一转型周期中获得新的增长空间。对于下一步的战略布局,复旦微电子表示,在智能电表芯片业务稳步增长后,接下来的发展将更多考虑其他应用场景。
总结
根据郭盛证券的报告,2020年,复旦微电子的安全与识别芯片、非易失性存储器、智能电表芯片和FPGA芯片的毛利率分别为34%、45.36%、33.8%和82.1%,预计2020年毛利率将分别达到34.5%、48.5%、35%和90.65%
主营业务产品技术迭代和销售占比提升后,复旦微电子的营收和毛利率将如预期进一步提升。此外,复旦微电子表示,随着5G技术、汽车辅助驾驶技术的逐渐成熟,数据中心需求的不断增长,人工智能的拓展和发展,以及技术要求的日益高速化和超精密化,公司的28nm和14/16nm工艺FPGA将获得更大的市场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