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5G驻留比影响用户体验以及网络品牌,在建网初期提升5G驻留比非常重要。同时,将更多的流量引导到5G网络,对于减轻当前LTE网络的负荷也会起到良好的效果。
5G驻留比有时长驻留比和流量驻留比两种定义:
实际中使用MR来评估5G驻留比时可以用(ENDC):
影响5G驻留比的原因很多,主要可以归纳为三类:覆盖因素、业务因素和终端因素。
覆盖因素:
SA组网:NR独立组网下,5G用户驻留比主要受到5G网络覆盖水平影响,5G站点建设进度、5G深度覆盖情况成为用户驻留接入主要影响因素。
NSA组网:NSA非独立组网下,网络复杂性增加,5G驻留比除了受5G网络建站情况和5G深度覆盖水平等影响外,锚点覆盖连续性,4G/5G网络协同等因素也会有较大影响,容易出现“假”“哑”“无”的问题:
业务因素
1)小包业务回落LTE
分析NR用户业务特征,用户业务请求中小包占比79%,而5G用户回落4G原因中78%是由于小包业务回落(基于5GCHR)
2)业务传输时间过短无法接入5G
在业务传输中,传输时间不足1TTI的业务传输无法触发SCG添加。现网至少57%以上的数据传输样本次数不满足触发条件(基于话统分析)。
3)SCG业务量缓存长度添加门限设置
NR网络接入判定依靠链路层RLC层数据大小,统计RLC层PDU包大小,判断SCG是否添加。可通过现网配置优化添加门限,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驻留。各类业务都会有PDU小包发生,但微信\心跳包等业务PDU小包发生概率较高,不易触发5G载波添加。
门限设置越大:
SCG添加越难,5G驻留比越低,但终端较为省电
门限设置越小:
SCG添加越容易,5G驻留比越高,但终端耗电也更高
极限设置:现网测试即使配置SCG缓存长度添加门限/缓存时延添加门限为(0KB,0ms),微信小包类业务仍然无法触发SCG添加
终端因素:
当前已知部分终端保护机制,比如出于省电或过温保护的考虑,会触发主动上报SCGFailure引发NR异常释放,将影响5G业务驻留比:
5G驻留比评估分析框架(基于Discovery)
5G驻留比问题排查思路
1、问题识别
分析XX区真假哑无分布图,快速识别连片“假”5G区域6个。分析区域1相关站点告警,排除设备告警问题。
2、关联分析
分析假5G问题区域1关联小区,可以看到锚点MR主要由站点525516贡献,核查该站点,发现同站的5G并未开通。建议催开该站点或先关闭LTE的锚点开关。
3、优化提升
同站5G站点开通后,附近的连片假5G栅格变为“真”,驻留比提升。
双面板免费加费,四层板加急打样,厚铜电路板打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