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布线方向:从焊接面看,元件的排列方向应尽可能与原理图一致,布线方向应与电路图的接线方向一致。由于生产过程中需要在焊接面上测试各种参数,方便了生产过程中的检查、调试和维护(注:在满足电路性能、整机安装和面板布局要求的前提下)。
2.各构件的布局和分布应合理统一,力求结构整洁、美观、合理。
3.电阻和二极管的放置方法:它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平面和垂直;
(1)平板:当当电路元器件数量较少,电路板尺寸较大时,一般最好使用平板;当电阻低于1/4W时,两个焊盘之间的距离一般为4/10英寸,当电阻低于1/2W时,两个焊盘之间的距离一般为5/10英寸。二极管平放时,1N400X系列整流管一般为3/10英寸;1N540X系列整流管一般为4 ~ 5/10英寸。
(2)垂直放置:有许多当电路组件。当电路板的尺寸较小时,它通常垂直放置,两个焊盘之间的距离通常为1-2/10英寸。
4.电位器:集成电路座的放置原则
(1)电位器:用于调节稳压器的输出电压,因此电位器的设计应在调节时增加输出电压,在逆时针调节器节省时间时降低输出电压;
在可调恒流充电器中,电位计用于调节充电电流倍数。当电位计被设计时,当指针被调整到全中顺时,电流增加
电位器放置走廊应满足整机结构安装和面板布局的要求,因此应尽量放置在面板边缘,手柄应向外转动。
(2)集成电路座:在设计印刷电路板图纸和使用集成电路座时,必须特别注意集成电路座上的定位槽是否放置正确,各集成电路引脚的位置是否正确。例如,第一个引脚只能位于集成电路插座的右下角线或左上角,并靠近定位插槽(从焊接表面看)。
5.入口和出口终端布局
(1)两个相关引线端子之间的距离不应太大,一般约为2 ~ 3/10英寸。
(2)入口端和出口端尽量集中在一侧或两侧,不应过于分散。
6.设计布线图时注意引脚排列顺序,组件引脚之间的间距应合理。
7.在保证电路性能要求的前提下,设计应争取布线,合理使用较少的外部飞线,并按照一定的充电要求对布线进行充电,以便于直观方便的安装、高度和维护。
8.设计布线地图时,线条应尽可能小,线条应简单明了。
9.布线的宽度和间距应适中,电容器的两个焊盘之间的间距应尽可能与电容器引脚的间距一致;
10.设计应该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例如,从左到右,从上到下。
双面板免费加费,四层板加急打样,厚铜电路板打样